时装海顺优配
FASHION
报道
REPORT
美容
BEAUTY
“我们特别希望传达给观众的,不是一个看似很概念性的盛唐,而是在盛唐之下一个具体的人,一个活着的人,以及他究竟是怎么活的。”
电影《长安的荔枝》上映一个月前,OK!采访到了影片的美术指导王竞,聊了聊电影拍摄的台前幕后。接近午夜时分,王竞下了会议匆匆上线,这段时间正是最忙的时候,各种会议、采访接连不断,每个人几乎都是“连轴转”,但是他也习惯了,这就是幕后创作者的生活常态。
唐朝普通人的生活样态
王竞所代表的美术部门是一个作品的先行部队,在他的视角下,“美术可能不是最重要的,但它是非常重要的基础——即我们到底提供一个什么样的基调给导演、演员和主创部门”。最初接到《长安的荔枝》项目时,他面临的第一个命题便是:这个故事的视觉气质到底是什么样的?在原著马伯庸的笔下,唐朝长安城的辉煌与小吏李善德的窘迫形成尖锐反差,无需渲染唐朝的繁盛与浮华,只以一个具体小人物李善德的具体事件“从岭南送荔枝”,便能折射出盛唐时代的微观样貌。而这种\"小人物见大时代\"的叙事,恰与大鹏导演擅长的\"市井英雄\"母题不谋而合。
\"导演一开始就明确,这是一部'古装现实'电影\",王竞说,这与他看完原著小说的感受是一样的。“我们从这个故事里面,看到了看似强盛繁华的时代,但它背地里的腌臜不堪,包括职场上的这些蝇营狗苟,都能让我们很有代入感,很有共鸣,所以我们也想把这种感受带给观众。”
具体来说,这种“现实”首先就体现在李善德居所的设计上。原著中并未详细描述李善德的家,王竞却将其设定为长安城里的\"合租大杂院\"海顺优配,走进其中,那些竹编晾晒的衣物、支起炉灶的小吃摊、来来往往的租客和房东,构成了一幅鲜活的唐代\"北漂\"生存图景。
更特别的还有对唐代官府牌匾设计的处理。按照传统古装影视剧逻辑,吏部、礼部等机关应威严堂皇,但大鹏导演希望用\"喜剧节奏\"处理这些权力空间。王竞团队最终在墙面上只保留“吏部”、“礼部”等大字标识,简单、直接,同时也带来快节奏的喜感。这种反传统的设计,恰是将现代“班味”注入历史的巧妙手段。
取舍之间
除了贴近现代的写实设计,在122分钟的有限时间里,王竞认为美术部门必须要有所取舍,“重要的不是营造盛唐的美景,也不是通篇刻画小人物的生活,而是要抓核心、保最重要的部分”,王竞说:“比如那片荔枝林。”
这部分情节既是影片的重中之重,也对人、事、物在时代权力背景下苍凉命运真实写照的刻画和升华。“最早的时候我们提出过一种方式,就是在横店做一片假的荔枝林,或者在棚里面做,我们甚至想到用别的树来代替荔枝树,但是最终权衡之后,我觉得其他也许是可以牺牲的,但是我们不可以牺牲掉的就是最真实的那片荔枝树”,王竞说。
在他看来,当镜头推近荔枝树皮上的苔藓,当演员的手拂过真实的枝叶,上面还有小昆虫,那种生态气息和质感是伪造不来的。更重要的是,只有最真实的荔枝树被砍伐掉的时候,树皮断裂、叶子飘落,观众才会深刻感受到心疼和共情,而这是和剧中人物的感受完全同步的。这不仅仅是个历史故事,更是关于“代价”的现实寓言。当然,制片部门为此需要追加成本,可这种取舍,王竞觉得很值得,“我们坚持下来了,我相信最终在大银幕上的呈现,观众一定不会失望”。
这种取舍还包括创新方面,最典型的就体现在波斯商船的设计上。“苏谅在剧本里有一条自己的商船,它在故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,而且后来它也相当于一个非常重要的‘指挥部’,一个支点,我们在设计的时候,就希望在造型上跟以往的影视剧中的船有一些不同的变化,所以当时选择了波斯的商船造型。”他们查阅了很多资料,当时唐朝的确有包括波斯在内的各国客商来到中土,而就设计的私心来说,王竞选择波斯的商船造型也是因为“它有足够的奇观感”,而这种奇观,也是带给观众视觉新鲜感的方式之一,“包括它的船舱、船舱上的花玻璃等等,都很美,元素很丰富,而且我们查过资料,唐朝已有彩色玻璃的制作工艺,我们希望能把这些呈现到画面里”。
很多时候,王竞都处在一种“博弈”的状态里,既是跟自己,也是跟制片和内容部门,但是大家都是为了影片的效果好,他回忆道:“设计方案被修改太多次了,但这个也正常,就目前我们呈现出的所有效果来看,不能说没有遗憾,但从导演角度、从各部门的创作角度来说,已经算是大家都比较满意的一个状态了。”
从长安西市的喧嚣到岭南荔枝林的寂静,电影《长安的荔枝》的美术设计如同一条隐秘的线索,串联起历史与当下、宏大与渺小。当观众为李善德的命运唏嘘时,那些被精心设计却又\"隐形\"的场景、道具,早已在潜意识中完成了对主题的烘托。正如他在采访中所说:\"如果观众没注意到我们的设计,那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褒奖——因为我们成功让他们沉浸在了故事里。\"这正是王竞与大鹏合作的魔力,用现代视角切入故事,以市井美学包裹现实思考,最终在银幕上呈现出一部既古雅又新锐的 \"盛唐叙事诗\"。
SPECIAL REPORT
OK!独家对话
王竞
电影《长安的荔枝》美术指导
OK!:电影《长安的荔枝》是您第一次参与到唐朝故事的创作吗?
王竞:是的,第一次做唐朝这个时代背景的项目,之前做得更多的是宋朝。
OK!:您在接到这个项目的时候,创作的原点应该从哪开始?
王竞:其实每一个项目最早的时候,并不关乎于它的时代背景和故事内核,最重要的是它是一个怎样的气质,就是我们读过小说以后,感受到的它是一个什么样的视觉气质,不管它是哪个朝代,我们先要想,我们要用一种怎样的口吻和视觉去表达它。比如电影《长安的荔枝》里,它就是从李善德这么一个小人物的视角去出发的故事,我们并不会直接看到真正的大唐是什么样,真正的时代背景是什么样,所有这些我都看不到,我看到的只有一个小人物,当一个事情砸到我头上,我可能要为此赔上身家性命的时候,我怎么样完成它?我觉得这就特别像当下的“社畜们”,上级安排我了一个完全能力之外的工作,想活下去必须要完成,我该怎么办?我觉得这才是这个故事带给我们当下观众的意义所在。
OK!:拍摄过程中有没有比较难忘的瞬间?
王竞:有太多值得纪念的瞬间,可能真的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相视一笑。比如说我们刚从南方转到横店的时候,正是横店最冷的季节,但是我们要拍岭南亚热带的戏份,大家说话都会有哈气。我记得特别清楚,我当时带着美术组,包括道具执行部,我们在拍摄的场地里面放置热带植物,因为第二天就要拍了,制片部门花了相当大的成本,运来很多的热带植物,结果第二天早上起来发现,很多都死了,芭蕉树那些完全被冻得已经透明了,我们只能再调来新的植物。还有大家会在电影里看到何启光(林雪饰)泡在澡盆里面,但是当时已经是接近0度的气温了,水是很冷的,这是我印象很深刻的一个画面,我们的演员非常敬业,在这么低的气温下能够完成导演的要求,我觉得确实挺不容易的。
OK!:您跟大鹏导演有过多次合作,这次合作的感受怎么样?
王竞:我觉得鹏导是一个非常好的人,他特别会考虑别人感受,虽然我们作为主创部门,在创作上是完全服务于导演的,但是他在提出他的需求和设想的时候,是非常能够顾及我们所有创作部门的个人感受的,和他合作是非常愉快的一个过程。不过愉快是愉快,但我觉得他在要求上并没有一丝妥协,他可能有时候会说得不那么直接,但是我们能从他的语气里面感受到他想要完善的部分,我们就再去磨、再去调整,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大家彼此促进的过程,也挺好玩的。反正在原则性的问题上,他会非常坚持他的需求,但在一些细节上,他会很尊重他的合作伙伴,我觉得这一点上是作为一个导演非常难能可贵的。
OK!:美术作为电影幕后的工作之一,往往不会被观众第一时间看到,对于您来说,创作的愿望是什么?成就感又来自于哪些时刻?
王竞:其实美术也是一种表达,我看完这个剧本就有很多话想说,我有很多的共鸣和共情,而且我已经把我想的都放在了《长安的荔枝》这些画面里,它可能是广州城那些香料的摊子上,或者是那些胡人住的地方,或者是我们李善德住的大杂院和工作的地方,我想说的大家都可以在这些部分看到,我觉得这个就够了。但是当然我也很纠结,一方面我希望让大家感受到我的表达,但我也并不希望被所有的观众看到,因为当我被所有的观众看到的时候,那就跳戏了,我觉得这算是我的失败。可能也许在某一天,我在网上看到有观众在深度分析我们的表达,正好跟我的点契合的那一刻,就是对我来说最大的成就感了,我会觉得非常开心。
镕盛融资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